北京东城区:当【创先争优】成为行动自觉


1500,这是今年东城区保密工作会议的参会人数。凭借区里率先建成的加密视频会议系统,东城区将这场重要会议下沉至科级人员。2020 年初次尝试时,这个数字还是300。"视频会议覆盖更广、下沉更深,保密工作部署直达基层一线。"分管保密工作的东城区委办副主任孔维杰说。

率先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赋能保密工作,这是东城区创先争优的成果之一,实际工作中,他们的探索实践远不止如此。

重大活动保障万万无一失

"不管是国庆70 周年庆祝活动,还是'9·3'阅兵,东城区始终是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保密工作要发挥保障重大活动、保障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确保万万无一失。"孔维杰说。

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内国家重大政治外交活动频繁。东城保密人创先争优的意识早已刻入骨髓、融入血液。仅2018 年到2020 年,全区重大的会议和活动保障次数就达200 余次。重大活动保障规格高、涉及面广,往往持续时间长、管控难度大。作为这一大考的"优等生",东城有何成功经验?

重大活动,保密先行。2016 2 月,国家保密局领导到东城区保密局视察工作时,实地察看了区保密监管中心,并给予高度评价。记者采访前就听闻在十九大、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保障中,保密监管中心的"杀手锏"功不可没。怀揣着好奇心,记者来到监管中心机房。"网络信息传输、网站检查和计算机监管是保密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次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城区保密局保密检查科副科长高鑫向记者介绍。目前,该中心集保密技术监管、窃密泄密技术演示、保密科技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保密科技水平位列全市各区前列。

率先建成监管中心,需要的不只是决心,还有执行中的魄力。监管中心建设投入大、保密要求高,需要搭建专门的场地。上报建设方案时,区保密局的同志心里也在打鼓。但在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方案顺利通过,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由区委办公室配合挤出专门的场地,并明确由区财政和信息化建设部门协调解决资金问题。

类似这样"保密先行"的事例在东城数不胜数。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在某次重大活动中,按照市保密局要求,相关工作资料需要在涉密计算机上处理,但当时,涉密计算机还未普及到各个单位。接到通知后,区保密局立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最短时间内紧急配备了一批涉密计算机,"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以"东城速度"确保了保密工作及时落实。

建章立制,立足平时。近年来,在多次重大活动保障的实践中,区保密局逐渐探索形成了"第一时间响应、全方位指导服务"的重大活动保密保障机制。面对专职干部少、人手紧缺这一现实难题,区保密局着眼于加强各单位保密干部队伍建设,及时确定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AB 岗保密员3级责任制,同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开展保密干部集中备案和基本情况统计,建立保密干部数据库,便于随时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

每逢重大活动,针对各类人员的保密教育必然是重头戏。仅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区保密局就组织相关单位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几千余份,保密培训覆盖近千人。由于参与单位众多,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也是个难题,如果现场拿着工具一台台检查,效率低、进度慢。区保密局依托区政务外网平台架设网络版保密检查系统,设置"区保密局——各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计算机使用人"三级权限,组织对全区接入政务外网的非涉密计算机进行全覆盖式保密检查,累计检查非涉密计算机万余台,不仅提高了保密检查效率,还最大程度减少了非涉密计算机违规存储和处理涉密、敏感信息现象,切实消除安全保密隐患。

谋划"大宣教" 借势近人心

全媒体时代,保密宣教的边界已大大延展。东城区保密局在高质量做好宣教"规定动作"的同时,借台唱戏,高标准谋划"自选动作",通过精心组织保密宣传和特色培训等,成功塑造东城保密"大宣教"品牌。

王府井"摆摊儿"普常识。4 月中旬的一天,王府井步行街人头攒动,只见绵延数十米的展板两侧排开,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大爷您好,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履行法定保密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咱们人人有责。"原来,这是区保密局在王府井"摆摊儿",为市民和游客宣传保密知识、普及保密常识。

据悉,这并不是区保密局第一次"练摊儿"。2018年,他们就曾联合多家兄弟单位,在地坛公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此外,他们还结合各单位工作特点,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如联合东四街道在东四胡同博物馆举办"保密法我知道"有奖竞答;依托区教委成立的东城区青少年法治学院,将保密安全纳入课程内容;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举办专题保密教育活动,组织主题班会、宣传展览、观看保密教育片,向师生赠送保密宣传资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东城区将充分结合区情区位,着力打造一批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依托隆福寺、东四胡同博物馆、前门三里河等网红打卡地,为首都国家安全教育注入文化活力。

保密沙龙"小、快、灵"。近年来,东城区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了多场保密培训,效果逐年显现。一方面,区保密局将保密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年度干部培训"折子工程",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保密业务培训,并借助北京交通大学保密教育实训平台,组织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对全区处级干部、涉密人员进行轮训。20172018 年,共组织安排轮训8个批次,培训干部1000多人,实现了涉密人员"千人培训"目标。另一方面,区保密局还广泛征求保密干部意见建议和培训需求,创新开展"保密沙龙"小型专题业务培训。"每次2030人的业务沙龙,突出的特点是'小、快、灵',可以帮助新上任的保密干部快速上手,针对性很强。"区保密局保密宣传科科长吴鸿妍告诉记者。

登录平台先答题。为了帮助机关干部提高日常工作中的保密意识,区保密局在东城区政务外网公务员门户的登录页面设计了一个保密提醒和答题环节。别看这只是个"小动作",却着实让大家在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中进一步"知保密、会保密"。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下,当登录区政务外网协同办公平台时,屏幕上会首先跳出一个提示框,有时候是随机的一道保密知识题,有时候是醒目的一条保密提醒,只有答对题或者阅读完提醒信息后,才能登录使用办公平台。在该平台上传文件资料时,也会弹出"严禁上传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提醒对话框。吴鸿妍说:"我们会定期更新保密题库和窗口界面,通过这些举措,帮助大家提高保密'两识'水平。"

用"服务"意识做好管理工作

"我们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而是检查与服务并行。""保密工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贴近基层,只有帮助基层解决困难,才能服务好中心工作。"在与东城保密局的同志座谈期间,"服务"这个词高频出现。

服务,从为涉密人员排忧解难开始。由于北京市出入境接待大厅不直接接待区属处级单位,无意间造成区级涉密人员备案和出国(境)审批环节的缺失。为严格落实涉密人员保密管理要求,切实保障涉密人员合法权益,不因涉密人员备案后无法正常出国(境)而挫伤工作积极性,区保密局勇于担责,主动作为,积极与市出入境管理部门、区委组织部等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打通了涉密人员备案和出国(境)审批等环节。同时,他们进一步加强涉密人员动态管理,及时做好备案和撤备工作,填补了相关空白。

服务,更立足于夯实保密基础。数量众多的区属单位是区保密工作的中坚力量,工作实践中,这些单位往往面临保密检查力量薄弱、缺乏有效检查手段的现实困境。区保密局深入基层,经过多次调研、反复研究,最终决定申请经费,由区财政统一承担,将网络版保密检查系统这套"重大活动保障神器"部署到全区各单位,显著提升了基层保密技术监管能力,及时解决了各单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实难题。此外,区保密局还整合保密监督检查和技术力量,统筹安排保密自查自评督查、重大活动保密专项检查、网络风险测评等检查工作,开展一督多查、联合检查,实现了对全区所有涉密单位现场检查的全覆盖,既确保了检查不走样、不变形,又有效减少督查检查次数,减轻了基层负担。

作为"全国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一直以来,东城区保密局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对他们来说,"创先争优"不只意味着争先进、争荣誉,而是已经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鞭策着他们在推进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