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正青春 一世纪再出发


汇聚上海商业之精华的南京西路,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雄伟典雅的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就坐落在此。7月12日,上海出梅入伏的第二天,最高气温37℃,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数千名观众来此打卡的热情。吸引他们的,是上海市委保密办(市保密局)在这里举办的"百年保密与上海"主题展。

 

    带着好奇心来 

    带着使命感去

 

此次主题展涵盖1000平方米的主厅和40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示互动区。主厅由一个序厅和四个展区构成。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电子屏幕,正在播放主题宣传片。往里走,四个展区分别对应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的保密工作。多功能演示互动区通过窃密泄密技术演示,向观众展现了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复杂严峻的保密工作形势,观众还可通过参与答题互动获得含有保密元素的文创小礼品。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观众沿着展览流线参观,百年上海中的保密故事徐徐展开。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上海相聚为何不能拍"全家福"?上海机电设计院《火箭技术导论》中文译本为何包上《青春之歌》的封面?获得首届"共和国勋章"的黄旭华院士,隐"功"埋名30载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每个故事都在以不同方式阐释着"保密重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信仰和情怀。

展览中,记者注意到一件名为《王云五小辞典》的展品,这本迄今已有大半个世纪历史的旧版辞典上,密密麻麻全是标记,既有汉字又有英文字母,还有阿拉伯数字,看得人云里雾里。原来,这是一份袖珍的"档案库"。1945年,时任中共上海警察工作委员会书记邵健,负责单线领导警委地下党员。面对不能为这些党员建档、编撰花名册的现实困难,邵健便将全部472名同志的警号、入党年月、隐蔽地点等重要机密信息,用五花八门的代号逐一隐注在了800多页的《王云五小辞典》内。邵健将这本绝对保密的《王云五小辞典》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1949年5月,上海解放,邵健把《王云五小辞典》上的所有符号悉数"译"出,上交上海市公安局党委。一批地下党员火线上岗,保证了公安干部队伍的纯洁可靠,配合了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

像这样的保密故事,展览中还有很多。主办方上海市保密局在展品、资料的收集方面,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据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展区的一部分展品来自于一个特殊的展馆——"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有一个由青海221厂退休返沪的核工业者组成的"两弹一星"党支部,老同志们自发捐赠珍藏多年的历史照片、证书、纪念章等,建成了"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还在这里义务做接待和讲解工作,这个支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蘑菇云"党支部。在这次主题展上,记者见到了党支部书记陈福良老先生。1965年,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陈福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登上了西行的列车,去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金银滩,投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一干就是30年。"伟大的事业产生了伟大的精神。"采访中,82岁的陈老说起"两弹一星"精神,24个字清晰流畅,如数家珍。

 

      上海元素+保密元素

 

为办好此次展览,上海市保密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市委保密办主任(市保密局局长)杨莉任组长,市委保密办副主任(市保密局副局长)姚忠顺任副组长,同时成立工作组,由宣传法规处、上海市保密工作协会参与。展览真正进入筹备阶段已是2021年春节后,时间紧、任务重,明确策展方向是关键。筹备初期的"神仙会"上,领导小组就达成共识:展览不应该只是照片+文字的"说明牌",而要在内容上做文章,在"讲故事"上下功夫。

承担此次展览具体负责工作的姚忠顺副局长,之前一直负责密码技术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他坦言,最初心里也是没底儿:"好比我们要请客吃饭,但是没有菜,没有厨师,压力很大。"

受上海市委保密办(市保密局)的邀请,著名作家、党史专家叶孝慎担任了此次展览的总策划,他的加入,给办展团队吃下了"定心丸"。叶孝慎曾参与策划多个大型主题展览,拥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关于如何选择故事,他很快就与市保密局领导达成一致:一是必须要有上海元素;二是必须要与保密有关联;三是故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能打动人。定下这些原则和方向后,大家分头联系,广泛搜集展品、挖掘故事,百年上海的保密印记就这样被一点点串起。

生与死、爱与恨,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作家出身的叶孝慎,也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展陈设计中。此次主题展中,他贡献了一份私藏品——女作家关露的手稿《党,我亲爱的母亲》。1939年冬,关露被廖承志和潘汉年派到上海,去76号特工总部策反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潘汉年当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关露:"今后要有人说你是汉奸,你可不能辩护。"关露毫不犹豫,一口答应:"我不辩护。"果不其然,由于经常出入李士群家,关露被左翼诗人称为"汉奸",但她自始至终不为自己辩白一句,她比谁都清楚知道保密的真谛所在。叶孝慎早年间跟关露有过往来,关露在给他的信中写道:"即使现在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还照样干,因为这是党所需要的。"关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叶孝慎,也促使他决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展览上贡献出珍藏多年的关露手迹,以此讴歌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革命烈士。

据悉,此次主题展共吸引了来自上海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5万余人,超预期的热烈反响,让市委保密办(市保密局)的同志们既激动又欣慰。由于报名观展人数较多,他们每天都需要根据报名情况安排调度参展次序,避免高峰期人员扎堆。即便如此,在多功能演示互动区,也时常出现公众踊跃答题、排队等待上机操作失泄密演示的情况。

此外,本次主题展还专门设置了观众留言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反馈:"展览很好看,很受教育。""举办这样的展览,有意义,更有必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新时代保密工作。"还有青年观众用简笔画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展览期间,尽管每天9点才开展,但工作组成员7点就会来到会场,开晨会布置当日任务,晚上5点结束当天的展览后,大家也要开"碰头会"总结梳理一天的情况。市委保密办(市保密局)宣传法规处处长徐静告诉记者,以往各地举办的保密主题展览大多不直接向公众开放,此次完全面向公众的主题展社会反馈热烈,说明在全社会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是有"市场"的,是构建保密"大宣教"格局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