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平安,为个人信息筑墙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次全方位、革命性的重塑。当数字治理不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数字本身的平安,也就成了城市治理需要聚焦的关键一环。

为"两张网"夯基垒台

"两张网"建设是当下上海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刀刃向内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也是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目光的聚焦之处。

大型实时运营网络的建设中,网络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市人大代表严俊瑛提出,"两张网"建设融合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新的安全风险随之而来,需要进行全面安全规划。

她建议,从网络安全角度着眼,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尽快从安全运营和保障实战的需要出发,加强"两张网"安全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一方面,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等级保护要求为底线,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合规;另一方面,以防止数据非法泄露为底线,加强系统数据安全管理,明确和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责任,推动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共筑数据安全防线。

严格监管个人信息采集保管

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建设,离不开个人信息采集,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个人信息的公共化,全社会将更为关注严格、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对此,市政协委员童麟认为,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缩短线上与线下的距离,在"数字痕迹"可追溯的情况下,要及时告知用户的网络行为与其现实身份密切相关,尤其对于未成年网络用户,应提早开展网络诚信教育。

在避免信息过度采集的同时,要严格管理政府内部的个人信息共享,非经个人同意,不应默认共享其个人信息。对于银行、医院等因开立银行账户、出具出生证明等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的第三方机构应严格监管其个人信息管理情况,防止因个人信息的泄露、盗用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运行形成安全隐患。

数字资产保护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童麟提出,可对数字资产保护进行探索,只有数字资产具有财产性、经济性,才能够强化市民对其数字化身份唯一性的重视;数字资产的普及又可以促进数字安全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形成,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数字化身份与现实身份的高度一致、数字安全技术的稳定可靠,也能为数字化城市治理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