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文字识别也可能造成泄密
文字识别应用的兴起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使用文字识别应用而导致的泄密案件也逐年递增。
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写材料时,为图方便,对涉密文件拍照、扫描,并上传至微信的图文识别小程序,将图片转为文字输出。事件发生后,赵某受到了相应处分。
案例分析
赵某错误地认为未将涉密文件发送给他人的行为是安全的,但实际上,赵某的行为导致了涉密信息上传互联网,危害了国家秘密安全。一些具备OCR文字识别的计算机软件、网页、手机APP以及微信小程序在给日常办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泄密风险。上传的图片或输入的语音会经过小程序后台服务器进行计算、识别,如果输入的是涉密信息,相当于在互联网上“曝光”。
案例警示
办公人员应当牢记并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准则。
各单位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加强涉密文件管理,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制、删除等管理要求。
友情链接:中国保密在线 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关于我们
北京航天润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为涉密 单位提供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版权所有:北京航天润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10216848号 seo标签

关注我们